搜尋此網誌

工商服務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食記]吳淡如代言的「潘朵拉紅酒」



這瓶潘朵拉紅酒是我今年生日時住宿的motel提供的,冰鎮得涼涼的。以往只有在廣告中看過,吳淡如那句「打開潘朵拉,你會更愛她」聽到都會背了,呵。如今終於有機會親自品嚐看看。

酒精濃度只有8%,從這個角度來看,算是老少咸宜的飲品了。無可避免地,喝起來的口感只像是帶有酒味的葡萄汁(稍稍感到失望),跟平常喝的酒精濃度12%的紅酒比起來,卻意外地甜而不澀(突然又感到高興了,XD)。但是嚴格說來,酒精濃度8%已經比啤酒濃了,所以對我這種酒量差的人來說,喝多了還是會小茫的。

Anyway,這算是可以在輕鬆聚會時喝的酒精飲料,對於酒量差的人來說負擔也比較小一點。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第7趟單車上寶山行程,差點就完成登寶二水庫的無牽車記錄


↑今天這趟只有牽車這麼一段,從鏡頭遠方轉彎處再下去一點的地方上來,大約牽了100多公尺。


↑終於成功首次「騎」上寶二水庫,拍攝者站立處後方轉彎進去即可抵達管理局。


↑在寶二水庫邊、管理局前合影留念,人物由左至右依序為國煌、我、阿嘉、偉懷,威霆因為感冒再次缺席。


↑終於成功首次「騎」完竹林旁的陡坡。

上次抄近路只騎了小圈的很不過癮,所以隔了一個禮拜,等天氣回穩之後我們很快又成行了。不過因為我剛到貨一台室內騎的單車健身器材(x-bike 19804),所以放了其他團員一次鴿子,但是那玩意兒踩起來沒啥fu,心裡感到既空虛又寂寞,隔天(3月19日)好說歹說,終於又成功說服其他人陪我再上一次寶山。

這天的天氣不錯,沒有下雨的跡象不說,氣溫還暖活得很,不會有之前冬天騎車那種冷空氣吸入肺部的不舒服感。或許正是這個原因吧,今天差一點點就要完成全程無牽車的記錄了(以往的經驗是起碼要牽三段路)。

氣候固然是重要的環境因素,但是我覺得同樣重要的還有騎車者的心理因素──必須要想辦法克服「長坡恐懼症」,因為往往體力還負荷得來,但是一看到前方還有那麼長的陡坡要騎,很容易就會想要放棄,乾脆下來牽車算了。

所幸前夜剛看過李開復的《做最好的自己》(今天在解釋我的論點時,一直記錯以為是在村上春樹的《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裡面看到相關的敘述,XD),我決定師法裡頭提到的某位日本馬拉松選手所採用的「分階段達成法」,簡單說就是設定幾個子目標,然後一步一步完成,例如我今天在騎的時候就一直不斷地對自己喊著「快到那根樹枝了」、「快過那個路標了」之類的。果然成效不錯,只有在第一個陡坡的時候跳下來牽過一次車而已(不過牽車點已經比以往又後退許多了),因為那時候還沒想到要師法馬拉松選手的那套理論。

另一方面,今天這趟騎下來並不會感到特別疲憊,可見我的肌肉還撐得住。以往總覺得很累很想睡覺,應該是因為前天晚睡卻要早起,而非由騎車所導致的吧。所以以後要騎車的話,前晚還是早點睡比較好。還有我最近看過的文章指出,減肥要搭配吃醣類,因為那是燃燒脂肪所需的觸媒,因此以後要騎車前應該來片土司之類的,也可以順便減輕飢餓卻滿肚子開水的痛苦。

現在有了一台不怕颳風下雨的室內健身單車,再搭配汗水淋漓的戶外單車上寶山行程,但願有辦法再瘦個幾公斤。沒辦法,已經與阿嘉嫂插賭了,輸的人要對方請吃飯。只好拼了,Orz!

第6趟單車上寶山行程,飄細雨改抄近路繞小圈


↑今天這趟的路線圖。


↑學府路上坡背影,攝於甫經過二重國中的地方。


↑攝於今天最長的陡坡,難得見我一馬當先,呵呵。

距離上次(2月13日)騎車幾乎已經一個月了,因為不是有團員出差,就是天公不作美。沒想到今天(3月11日)好不容易成行,到了第一處休息點之後,居然開始飄起小雨,是要大不大的那種,誰曉得待會兒會不會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於是只好改變計畫,由熟門熟路的國煌報了另外一條路標上指著往科學園區的路線(沿著國道三號高速公路,會接到雲南路,最後匯回學府路),抄近路趕進度以求順利完成這趟單車之旅。

這天出團的成員少了威霆,由豪哥借用他的單車和安全帽裝備展開處女航。沒想到豪哥還滿強的,一路上緊跟在我的後頭,逼得我一刻也偷懶不得。不過事後他說他背和大腿超酸的,就跟我第一次上山時一樣,但是我現在已經沒有這些症狀了,果然多練習還是有差的,ㄎㄎㄎ。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這趟單車之旅讓我達成了首次沒牽車的記錄,雖然也是有幾個陡坡,但是長度不像以往登寶二水庫時那麼嚇人。

今天這趟路程全長只有13.5公里,比慣常騎的路線少了7、8公里,時間更是只有1個小時(沖完澡回到辦公室還不到8點半),大約往常的一半而已,就連高度落差也短少了50公尺。

【2009.03.26 updated】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清理書房塑膠地磚殘膠紀事

※2009年3月8日清理書房地磚殘膠:距離訂婚還有23週,距離結婚還有30週。

書房的地板貼完塑膠地磚是1月18日的事情了,這中間的許多個週末大致上都是在整理我的那些藏書,一直到3月初才總算整理得差不多了,把要拍賣的書籍的ISBN抄寫下來,陸陸續續刊登到露天拍賣上面,然後也已經陸陸續續賣出了一批。

總而言之,當地上已經看不到堆積的書籍時(因為我把要丟棄的已經綁好,要賣的則先塞到書架底層去了),才終於又意識到塑膠地磚上面沾了許多黑色醜陋殘膠的事實。於是便跑到B&Q去買了一罐半公升裝綠色瓶身的國光牌「環保去漬油」(標榜比較沒味道),在3月8日禮拜天近午時分開始了這項清潔作業。

小小3坪半大的空間,扣除已經放置了櫃子等重物的角落,實際空間連3坪都不到,居然也花了將近1個小時才完工。而且從來就不知道去漬油這東西這麼好用,以往頑固難摳的殘膠瞬間就像灰塵般被輕鬆地抹除了,使得整個房間的煥然一新指數又往上晉級了一階,呵。

書房整理工作至此大功告成(還剩書籍拍賣和回收的事宜沒做完),看到下面的前後差異照片,你就知道我有多辛苦了。


↑去漬油有多神奇,從前後差異可以見分曉。左圖是使用去漬油前,右圖是使用完去漬油後。


↑書房的西面與北面牆壁一隅。


↑書房的西面與南面牆壁一隅。


↑書房乾淨清爽的地板終於可以擺上一套簡單的桌椅了。


↑書房整理前的雜亂景象,地板上還有抓漏水時留下的防水膠痕跡。

整體花費:國光牌環保去漬油$45

【2009.05.07 updated】



補充說明一下,我貼的這種塑膠地磚並不耐磨,因為當我把頗有重量的木頭書櫃從隔壁臥房搬移過來的時候,並沒有完全騰空搬起,而是用拖的,導致地上出現數條無法去除的永久性壓痕,>_<。

去婚紗館與攝影師及化妝師討論細節紀事

※2009年3月8日到婚紗館討論細節:距離訂婚還有23週,距離結婚還有30週。

付完訂金(2月13日)之後隔了三週,才總算有個空閒的週末(3月8日)可以去婚紗館預約挑選婚紗和拍照的日期,以及跟攝影師及化妝師討論拍照當天的細節。

因為3月底有個好日子,所以在那時候之前的禮服就沒那麼齊了,再加上攝影師和化妝師的檔期也很滿,所以最後挑定的是4月13日禮拜一拍照(非假日比較不會塞車,也少了許多人潮,更重要的是我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努力減肥,XD),婚紗則是3月22日禮拜天去挑(一個時段是3個小時,這時候要記得把好眼光的姊妹淘一起帶去幫忙看)。

接下來換攝影師登場,我們把網路上找的別人的照片給他看,溝通我們想要呈現的整體感覺,規劃出六個拍攝場景,交換了一些意見。這位攝影師的作品我們曾經看過,感覺很不錯,他說他會當個記錄者,而不是命令我們擺出姿勢的人,這樣正合我意,因為我每次拍照都會笑得表情很假很僵,沒有模特兒那麼專業。

最後是與化妝師討論,拍照當天我們也會帶她一起去,這項服務還要多付3千元,如果沒帶她去的話,就要自己和其他工作人員想辦法換造型了。我們有詢問了一些造型上的建議,例如她建議我頭髮要留鬢角,另外因為我本身的短髮是看得到頭皮的那種程度,所以只好聽從他們的建議,在拍照之前都不要去剪頭髮了,不然拍起來會不好看。有趣的是她還建議我可以在下巴蓄鬍,真是見鬼了,我又不是型男,XD。不過我倒是試著一個禮拜都不剃下巴的鬍子,果然看起來覺得怪怪的,立刻刮掉恢復成原先的清爽面貌。

這天的討論總共只花了一個半小時,相較於我們之前每次來都要花上三個多小時,顯然我們之前實在是聊天聊得太多了,XD。至於新郎服裝的部分,拍照當天9點就要到婚紗館報到,在新娘子化妝的同時,才是我挑選搭配她禮服的服裝的時刻。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第一個網路事業「最夯網」宣告終止營運

網站空間的服務商「智邦生活館」不斷寄來催促繳費的信函,提醒著距離不續約就停用的最後期限只剩下一個月、一個禮拜、三天、一天……

那些信件和遣詞用句確實激起了我不少的腎上腺素,讓我心跳澎湃加速,但是我無意再付費了,心意已絕。我將不續約,省下那筆營運費用(年費新台幣4000元,服務項目包含:5GB網頁空間,流量每個月30GB,附送2個信箱,採用Linux主機可跑PHP,支援MySQL),轉而思考開發綠色軟體性質的client端版本。

總而言之,不知道大家的生日都是怎麼度過的,對我而言,今年生日最詭異的居然是要來宣布停止我在去年生日時建立的第一個網路事業──最夯網(findhong.com)。成立的那天是我的28歲生日(為了加強決心,我購買.com網址時一口氣便付了五年份的註冊費用,享了些許折扣),確定終止營運則是在29歲生日的今天(隨著服務沒有續約將會自動被停用)。原先也有想過要更換成其他服務,但是好幾個想做的點子早就有人做過了,比方說Email Me Form

從功能面來看,「最夯網」會去將幾個熱門網站(從文字的新聞到圖片的相簿都有)的資訊抓取回來,重新排版後呈現給瀏覽者看。然而這樣的功能在性質上是與iGoogle雷同的,坦白講沒啥特殊的賣點。此外因為原理上只是從目標網頁上剖析所需的資料出來,所以只要該網頁格式一變,資料就有可能會剖析不出來(也就是說生殺大權被內容來源網站緊緊抓住,營運風險頗高),比起iGoogle來遜色太多了。另一方面,前幾天發現天天看正妹被停權了(PS:今天看的時候則又復站了;好像是因為被植入木馬才遭停權的),也引發我從開站至今就沒有停止過的疑惑:這樣的部分內容引用行為到底有沒有侵犯著作權?以及是否違反來源網站的使用條款呢?


↑用「智邦生活館」的管理介面看到的流量統計數據,只能夠用「乏人問津」來形容了。

事實上,這個叫做「最夯網」的網路事業從未正式發表過開站宣言,流量及到訪人數也從來沒有暴衝過。草創之初曾經訂過三個月內開站的目標,後來延長成半年,再後來就無疾而終了,程式碼最後一次修改日期是2008年5月28日。此外就跟大多數的網站一樣,它的獲利模式就是廣告,所以我盡可能地嵌入明顯而多樣的廣告,包括在右側邊欄與內容裡面。為了緬懷這個曾經讓我不斷練習精進PHP和AJAX程式設計的試驗網站,趁著還連得上去之時,我趕忙抓了幾幅截圖留存。


↑「最夯網」在Firefox瀏覽器裡面看到的樣子,包括網址列的那個夯字圖示和網址繞著夯字的LOGO都由我一手包辦。


↑左圖是以文字為主的「最夯新聞」,右圖則是以圖片為主的「最夯相簿」。

分析起來,代價其實並不高(起碼還負擔得起),網域名稱的註冊費用加上網站空間的年費在新台幣一萬塊錢以內,至於程式和圖案則都自己很克難地搞定,沒再增加額外花費。相較之下,收穫就豐富多了,主要是從練習PHP和AJAX程式設計的過程當中所發現的實用技巧,對於一些事業發展的思考也有了更深層的體悟。總之這些收穫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還會繼續開辦其他的網路事業,因為成本相對低廉,而成就感則一點也沒有短少。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蠻幹就好,下次在創立網路事業之前,務必要仔細地研究過是否已經存在類似的東西了,以免重蹈與iGoogle之類的網站強碰的覆轍,另外還有網站定位、資金、營運目標等也都需要經過全盤的縝密考量。

BTW,在我個人的定義裡,合理且合格的網路小事業的下限門檻是年營收20萬新台幣,目標是透過網路上的程式將獲利流程全面自動化,幾乎無須人為介入,即可達到「讓錢自己流進口袋來」的資產賺錢目標。

新聞:美聯社將開發追蹤剽竊內容的系統

【2009.03.20 updated】
【2009.04.09 updated】
【2009.04.14 updated】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邊際謀殺》讀書心得

作者:馬歇爾.傑逢斯(Marshall Jevons)
譯者:江麗美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0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889444
裝訂:平裝
定價:280元(79折221元)

簡單地說,本書探討的經濟學概念是:某個人會做一件不符合邊際效益的事情,顯然並不合乎常理。因此可以作為斷定兇手有罪以及洗刷疑犯清白的依據,並在以此概念貫穿全書之餘,最後又回歸到這個概念上來寫下了完美的結局。

主角經濟學教授史匹曼在追尋線索的過程中,儘管使用的都是一些很微不足道的觀察,然而卻鞭辟入裡,似乎有意無意間映證了書中提到的經濟學家馬歇爾的話:經濟學就是一門觀察日常生活的學問。

在內容上,本書採用的是像柯南卡通的人物登場模式(有點刻意地介紹了每個人的背景,此舉使得本書很像是在邊欄上加上註釋的教科書),另外也像教科書般在每章最後摘要整理出該章提及的經濟學名詞與原理的解釋(這個系列的其餘兩本書則沒有這麼做,否則就更像是教科書了;而且那些解釋用語也不是很白話,提升讀者理解力的成效其實相當有限,我個人覺得那部分是敗筆,難怪之後那兩本也就沒有再出現過這些部分了)。不過值得讚許的一點是,就跟《致命的均衡》那本一樣,本書在開頭的地方也有列出一份出場人物表,方便回憶與串聯故事情節。

總的來說,本書講的經濟學的東西有點太多了,不少橋段佈局都顯得有些刻意,只為了透過主角之口講出符合該情境的經濟學典故,因此嚴格來說並不算是本流暢易讀的小說,這或許與他們是寫小說的初生之犢有關吧(因為本書是這個系列的第一本,所以〈後記〉有講這兩位經濟學教授作者為何會合作寫這種形式的小說)。

另一方面,這本書身為這個系列的第一本,我覺得文筆有些生澀(當然也與譯者功力有很大的關係,總之節奏感欠佳),相形之下第二本《致命的均衡》就好讀多了,難怪台灣的出版社在發行中文版時會先推出第二本。就像村上春樹的作品在台灣登場之作並非《聽風的歌》,而出版的卜洛克馬修系列也不是《父之罪》一樣,完全都是基於發行量的考量。不過我認為這樣的出版決策滿正確的,確實有助於開拓讀者市場,至於原文書發行順序的考量倒是其次。

總算,透過向圖書館借閱,我已經看完這個系列的三本書了。經由故事,我也學到了不少經濟學概念是沒錯,不過我比較擔心的反而是自己怎麼會像主角史匹曼一樣,老是去度假時還想著工作的事情(他是推演經濟學,開口閉口都是經濟學,這部分我的情況倒是還好),或者是抱著書孤僻地躲在角落啃讀(他是讀經濟學期刊,我則是帶了幾本小說)。

這讓我想起我無論是去日月潭湖畔,還是到香港中環去,都隨身不離一本小說(而且還真的一有機會就拿出來讀哩),或者是不忘去流連一下書店。這樣似乎有點不解風情,可是在悠閒的時光泡在喝茶處看書向來是我的喜好,XD。幸好viki見怪不怪了,就跟史匹曼的太太一樣體貼。

BTW,依照慣例,本書當中再次出現令我感興趣的食物。這次是神學教授戴克極力向史匹曼夫婦推薦的「農家樂」,第33頁提到戴克說:“那是我愛的雞尾酒,加了三種蘭姆酒,還放了肉荳蔻仁。”

工商服務:購買《致命的均衡》《邊際謀殺》《奪命曲線》

【2009.03.12 updated】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勝間和代教你,培養生意頭腦、理財與學習〉閱讀心得

◎出處:《經理人》月刊 2009年1月號 第46-50頁
◎撰文:文及元

勝間和代在日本有「工作術女神」及「女的大前研一」之稱。本文是她三本暢銷書《錢不要存銀行》、《效率增加10倍的新知識生產術》、《培養「生意頭腦」的7+1種能力》的摘要整理。PS:有時候我會想,是不是看這樣的文章就夠了,不僅縮短了許多時間,連買書的錢都可以節省下來了。

“她善用做家事、睡前、泡澡等零碎時間以一個月時間就能夠讀完100百書。”

一、培養「生意頭腦」的21種基礎架構力」

“架構5:PDCA循環。PDCA即為計畫(Plan)、執行(Do)、查核(Check)、處置(action)。制訂策略時,PDCA循環的速度愈快愈好。

“架構15:SWOT分析。分析自家企業的強項、弱項、機會和威脅,可做為制訂策略時的參考之用。”

二、為什麼錢不要存銀行?

“她以「我們無法預測金融市場為前提,歸納出5個必須牢記的原則:(1)分散投資、分散投資,還是分散投資;(2)年報酬率5%就很好,10%是特優;(3)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意味著投資勢必伴隨著風險);(4)投資需要成本與時間;(5)能夠管理的只有風險,無法管理報酬。”

三、如何培養「最有效的學習法」

“吸收(input)項目:速讀、聽MP3(英文有聲書或英文節目)、參加課程或研討會。”「速讀」是我個人的弱項,因為我看書很容易聯想到別的地方去,導致看書超慢的,也不知道是幸或不幸,我許多絕妙的點子就是如此誕生的;至於「參加課程或研討會」也是我一直有在進行的,大部分是上英文加強課程。

產出(output)項目:心智圖、活用部落格、驗收讀書結果。”Bingo!這些作法與我目前採用的不謀而合,我會用「心智圖」畫下一些計畫的想法,然後「部落格」則是我最主要的產出發表原地,就連「讀書結果」也是透過在「部落格」上面發表心得感想來實現驗收的。

“她主張,當一個人可以做到有更多的「產出」,就算是達到工作術最高的境界。

【2009.03.22 updated】

〈下一個會被自由軟體毀滅的產業?〉閱讀心得

◎出處:《數位時代》月刊 2009年2月號 第110頁
◎撰文:陳豐偉

讓我有所感觸的是其中一段話:“Open Source方案的問題是,永遠有人可以提供比你便宜,或甚至免費的服務。”

〈IT人也可以是簡報高手〉閱讀心得

◎出處:《iThome電腦報》第382期 第37頁 IT人物-江家豪
◎撰文:李世平

要點摘錄如下:

照著投影片的列點唸是最糟糕的簡報方式,投影片只是幫助提醒自己想起那些重點的媒介而已。

“製作投影片就像寫作文,必須注意「起、承、轉、合」。”

“在簡報之前,最好也是先瞭解聽眾的技術水準。”因材施教是很重要的,以免造成鴨子聽雷的台上自high場面。

“江家豪建議首次講解新技術時,簡報的內容最好有6成是聽眾已經知道的,剩下的4成才講專業的知識,之後再隨著技術的演進或聽眾的熟悉度調整比例。”

“有人說「程式設計師就是不斷地製造bug、再解決bug」,而江家豪則覺得:「只要能找出bug,就一定能解決bug。」”

“能在台上講的人,一定都是有內容的,不管是正面或反面的教材,都對聽眾有幫助。”

“簡報最重要的不是內容,而是自信。”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協同演化:談競合理論〉閱讀心得

◎出處:《經理人》月刊 2009年1月號 第20頁
◎撰文:盧希鵬

所謂的「協同演化」(co-evolution,或稱為協同進化),就是與競爭者一起進步。

“競爭的本質在於「分食一張餅」(爭取價值),如果經濟不景氣,餅縮小了,此時努力方向不應該只在競爭,還要考慮合作,一同「將餅擴大」(創造價值),這就是協同演化下的競合策略。”換言之,“合作的目的是要不斷擴大那張餅”

“合作固然重要,但也別忘了競爭。”IBM失策的例子深植人心:“IBM當初開放合作大門,邀請微軟和英特爾協助開發個人電腦(PC),雖然成功使得PC快速普及市場(把餅擴大),但是仿製IBM PC的公司也大量加入。合作的結果是IBM獲利最少,微軟與英特爾賺最多。”

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Barry Nalebuff與紐約大學商學院的Adam Brandenburger兩位教授提出了「競合理論」(Theory of Co-opetition),其中提到參賽者包括顧客、供應商、競爭者(客戶評價是負相關者)和互補者(客戶評價是正相關者)四個角色。而“認清參賽者無疑是競合策略的第一步”

〈別讓你的品牌泡沫化〉閱讀心得

◎出處:《EMBA 世界經理文摘》月刊 第207期 第114頁
◎撰文:編輯部

內容摘錄如下:

“品牌為何泡沫化?第一個原因是市場上有過多無差異的品牌和過多的選擇。第二個原因是許多品牌缺乏創意,令消費者失去興趣。第三個原因是消費者失去對品牌的信任,不足以吸引他們的情感與荷包忠誠度。”

“今天,真正能提高品牌價值的是一個品牌的活力(energy)。簡單地定義,活力指的是消費者對某個品牌的行動與方向的認知。因此,要提高品牌的價值,避免泡沫化,必須不斷注入活力,使品牌變得令人難以抗拒。”

“標靶百貨(Target)的差異化定位是「大眾化精品」,亦即:讓一般消費者可以用稍高一點的價格,買到品質較高、有獨特設計的產品。”

“星巴克的活力精髓是:辦公室和家裡以外的第三地。”

“維珍:叛逆、大膽挑戰。”

“莎拉百貨(Zara)品牌主軸是「快速流行」,因此訴諸「快速、少量、多款」策略,顛覆時裝零售業的模式。”

〈想要成功,記得這8大特質〉閱讀心得

◎出處:為何我沒錢-迷思215 2009/02/12
◎撰文:李雪雯

首先,作者提到:“「成功」的定義是可大可小,就算是開一間小小的賺錢店鋪、年薪千萬的超級業務員,或者僅僅是對自己的結果及所有滿意,都可以算是一種成功。”

至於那8個特質,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其中5點,摘錄如下:

“一、火一般的熱情:有熱情的人,才會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有助於激發龐大的潛能。二、設定正確目標:有了目標,所有的努力才會有方向。四、長期的紀律: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天才是一分的天分,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這中間的努力,也必須靠著不斷鞭策自己的紀律來完成。六、善用「人脈」的槓桿效果:在成功人士的背後,不論他是有權或有錢,都是許許多多人脈所累積出來的結果。八、心存正念及善念:假設走旁門左道,成功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紙上富貴一場罷了。”

所以用一句話來講完就是:「熱情」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再來便是設定明確的「目標」了,搭配長期的「紀律」,輔以「人脈」資源,並且心存「正念」及「善念」,終將會抵達成功的彼岸。

〈政府網站成立早,內容與時俱進〉閱讀心得

◎出處:《數位時代》月刊 2009年1月號 第80頁 2009企業網站50強
◎撰文:羅之盈

收穫如下:

最新的網站設計趨勢是什麼呢?答案是「分眾」概念。因為對象是「大眾」的網站,當一個網頁內的資訊量過多時,即便標題再怎麼吸引人、搜尋在怎麼俐落,還是常會讓人難以找到想要的資訊。”

實際上,多數網站的對象也都是普羅大眾,尤其是有所謂新興網路出版行業之稱的部落格。因此在部落格上面廣泛運用分類標籤也符合這種「分眾」用意,以前總為了分類標籤的數量應該要盡量多還是少,也就是文章的分類要盡量細還是粗,後來覺得還是細分比較好,否則分類的範圍太大太籠統,有時連自己也會找不到想看的文章。

〈不同網站分眾,創造最大客源總和〉閱讀心得

◎出處:《數位時代》月刊 2009年1月號 第64頁 2009企業網站50強
◎撰文:羅之盈

收穫是如副標題所言的「網路突破技:多網站、多品牌」。摘錄內容如下:

“實體世界的多品牌策略,一部分動機是為了以多種品牌佔據零售店貨架的面積,藉此更有機會被消費者看到及購買,這點對無空間上限的網路通路來說,更可大力佈局,搶佔網友眼球。更重要的是,多品牌的策略核心是以不同品牌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個別發展不同策略,才得以有效深入市場,開創更大商機。”

因此多品牌策略簡單說就是去體現分眾的精髓。我大概就是看了這篇文章,才想要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啟用我的「分站計畫」,初期會將「Qt 101」、「好文共賞」和「書與電影」這三個分類標籤的文章都搬過去,並且放置在三個獨立的帳號之下,以求符合「多網站、多品牌」的精神,然後張貼的文章內容都只有連回主站(jarsing.blogspot.com)的超連結,實現「創造最大客源總和」的目標,而隨著流量的提升,廣告營收也勢必將會上揚。關於計畫的詳細內容,再過幾天就會由專文發佈了。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Qt漫談][新聞稿]釋出Qt 4.5及Qt Creator 1.0

◎日期:2009年3月3日
◎標題:Qt 4.5, Qt Creator released

關於「前言」的部分:

隨著Qt SDK的釋出,渴望發展原生應用程式或者混合原生/Web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從現在起將可以獲得他們想要的能量與彈性。Qt 4.5這個版本對於開放原始碼社群而言,無疑是重要的里程碑。藉由為Qt加入LGPL授權(與GPL及商業授權並存),開發人員如今將可以在Qt之上開發他們自己的私有應用程式,而不必支付授權費用。使用GPL/LGPL授權的開發人員,將可以向Qt Software購買技術支援服務。

關於「Qt 4.5」的部分:

在繪圖系統、資料處理和Web引擎方面均有顯著的效能改進。其中WebKit呈現引擎開始支援Netscape Plugin API,允許Qt應用程式載入Flash,因此從這個版本開始隨附的瀏覽器展示程式將可以正確地觀看包括YouTube在內的網站。

關於「Qt Creator」的部分:

Qt Creator(採用LGPL授權)簡單地說就是可以進行Qt開發的輕量級跨平台IDE。它的兩大好處是:(1)第一個專為跨平台開發而設計的IDE;(2)協助Qt新手更快速學會使用Qt框架。關於嵌入式系統平台的版本在未來數個月之內將會釋出。

關於「Qt SDK」的部分:

這包安裝套件將近200MB,是為了方便各種平台的開發人員(尤其是新手)可以很方便地安裝。

關於「貢獻給Qt」的部分:

名為Qt Contribution的網站即將開放,上頭將可以看到Qt的程式碼庫(repository),此外也可以讓大眾貢獻心力於Qt、Qt Creator及其他專案。細節將會再另行公布。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這些書還不錯,值得讀!〉閱讀心得

◎出處:《經理人》月刊 2009年2月號 第18頁 編輯台時間
◎撰文:齊立文

收穫是知道兩件事:

一、“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過:「其實我也很想要有『讀書用的複製人』,可以幫我讀很多書,然後摘要告訴我:『主人,這本很好,值得讀,』或『這本有必要讀,』那我就可以非常輕鬆了。」”

二、“英文有個片語叫take stock,有清點存貨之意,也有評估盤點自我的意思。”

看來我與村上春樹有相同的需求和困擾,就是還沒讀完的書堆積如山,呵。另一方面,我也有必要加緊腳步趕快把我那堆還沒看完的書(我曾經異想天開地認為這樣我退休後就不怕沒事幹了,因為可以盡情地看那些書,XD)和還沒寫完的草稿點子take stock一下。

[Qt漫談][新聞稿]新的跨平台IDE和SDK使得Qt成為學生和學者的理想研究目標

◎日期:2009年3月3日
◎標題:New Cross-Platform IDE and SDK makes Qt ideal for studios and researchers

節錄重點內容如下:
  • Qt的每個部分都開放出來,可供研讀、修改、改善及同儕審查(peer review)。
  • 透過使用Qt,學生將不會受限於單一作業系統平台,而可以自由選擇要在哪裡開發、部署和使用他們的應用程式。
  • 因為是首次釋出,Qt Creator目前僅適合用來開發桌面系統的應用程式,今年稍後還會發表支援行動及嵌入式平台的跨裝置IDE版本。
PS:停接翻譯工作之後的跨刀練筆演出,就是看完Qt的英文新聞稿,然後節錄整理成部落格文章,哈。

[Linux][指令]超級常用的vi/vim操作指令

vi是古董級的文字介面文書處理器,而vim則是其加強版(例如支援語法變色功能),後者甚至將自己定位為「程式開發工具」。儘管有些指令十分常用,但是我每次都會忘記,往往只依稀記得零星幾個而已,於是索性整理如下,方便日後查用。

在此之前先說明一下vi/vim的三種操作模式:「一般模式」可以移動游標瀏覽、刪除、複製、貼上等;「編輯模式」可以加入新的內容;「命令列模式」可以搜尋、存檔、離開等。從「一般模式」到「編輯模式」要按ia,從「編輯模式」到「一般模式」要按〔ESC〕,而進入「命令列模式」則要先回到「一般模式」再按:
  • 刪除:一般模式下按x刪除游標所在位置後面的字元;一般模式下按dd刪除游標所在位置那一行
  • 複製:一般模式下按yy複製游標所在位置那一行
  • 剪下:一般模式下按yydd
  • 貼上:一般模式下按p將複製資料貼到游標所在位置的下一行
  • 尋找:一般模式下按/文字從游標處往下尋找;一般模式下按?文字從游標處往上尋找
  • 取代:一般模式下按:1,$s/文字1/文字2/g將全文的「文字1」都取代為「文字2」
  • 移至第n行:一般模式下按「數字」+〔Enter〕
  • 移至檔案開頭:一般模式下按gg
  • 移至檔案結尾:一般模式下按G
  • 存檔離開:一般模式下按wq
  • 強制離開:一般模式下按q!


[Qt漫談]下載並安裝Windows版本Qt 4.5+Qt Creator 1.0

前天(3月3日)下午連進去Qt首頁下載的還是Qt 4.5 rc1版本,沒想到隔了一天再去看,不僅網頁版面已經變了,而且Qt 4.5還以正式版之姿登場,相關網頁上的rc1字樣也都已不復見。就連安裝流程的畫面也不一樣了,因為首次將IDE工具附加進來。

被Nokia併購後,Trolltech已更名為Qt Software,所以下載網址變成http://www.qtsoftware.com/downloads。根據授權方式有分LGPL/Free Downloads和Commercial Downloads兩種,其中LGPL/Free Downloads的下載套件又可分為Qt SDK(包含程式庫、IDE、開發工具)和Qt(只有程式庫和開發工具)兩種,也就是說只想執行Qt程式而不想自行開發的人選擇後者即可,雖然後者實際上也會把開發工具一併安裝起來。換言之,跟我原先以為的會類似.NET Framework程式庫的發行方式並不相同,無論是Qt SDK或Qt,你都必須先下載Qt Framework的原始碼,然後再編譯產生程式庫,不過隨著Qt的普及,未來這些程式庫(例如Qt Core是QtCore4.dll)可能也下載得到,而不必再自行編譯了。以Windows平台為例,其Qt SDK的檔案大小是194MB,單純的Qt程式庫則是159MB(而非網頁上標示的136MB),差別在於後者不會安裝Qt Creator。









接著啟動Qt Creator(可進行Qt應用程式開發的輕量級跨平台IDE)小試身手看看:從「File→New」建立新的「Qt Gui Application」專案,全部採用預設值建立完成後,可以點按.ui檔以啟動Designer工具於右側,最後從「Build→Run」啟動建置成可執行檔的應用程式(什麼都沒有的空白表單)。












補充一下程式集裡面看到的Qt資料夾內容,原先的Qt Designer設計工具現在隱身到Tools資料夾底下去了(如果是安裝Qt Framework版本的話,看到的資料夾內容則與Qt 4.4的大同小異,亦即基本上只是少了Qt Creator而已):



連結:Qt Software的下載專區
連結:〈Qt 4.5, Qt Creator released〉新聞稿
連結:〈New Cross-Platform IDE and SDK makes Qt ideal for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新聞稿
連結:iThome新聞〈諾基亞發表新版 Qt 開發軟體〉

【2009.03.06 updated】
【2009.05.14 updated】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Qt密技]執行Qt程式時找不到相關dll檔該怎麼辦?





Qt程式在散佈之後可能會遭遇無法正確執行的窘境,問題就出在找不到程式本身所需的動態連結程式庫(dll)檔案。解決方法有二:

一、將Qt工具靜態編譯,這樣開發出來的程式就會內含所需的程式庫;好處是執行檔是獨立的一整包,缺點則是執行檔會因此很龐大,而且日後想要更新程式庫必須重新建置執行檔。

二、因為程式庫被建置成動態連結的分享方式,所以在部署時必須把所需的dll檔案放到該執行檔找得到的地方;這樣子的好處是執行檔會小很多,而且隨著日後程式庫的升級,程式效能也會跟著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維持Qt 4.5新的LGPL授權方式,保有是否開放原始碼的主控權。

針對第二種解決方案,以此處於Qt 4.4環境下執行的範例程式為例,只要將缺少的mingwm10.dll(15.5KB)、QtCored4.dll(17.8MB)和QtGuid4.dll(64.3MB)跟執行檔放置在一起即可,不過Qt程式庫之所以會這麼龐大,是因為它們是包含偵錯資訊的版本(所以在版本數字4前面有個「d」字樣),如果是發行版本的程式庫,其大小則分別只有QtCore4.dll(2.53MB)和QtGui4.dll(9.94MB);或者索性將程式庫通通放置到C:\WINDOWS\System系統路徑底下,然而缺點則是因為系統路徑是優先搜尋的路徑,所以如果程式在編譯時所採用的Qt版本與程式庫的不相同,照樣會發生錯誤,以筆者的電腦為例,上頭有三套Qt 4.x的環境,就經常會發生這種版本錯亂的問題,呵呵。



連結:Qt 4.4技術文件〈Deploying Qt Applications〉
連結:Qt 4.5技術文件〈Deploying Qt Applications〉

【2009.03.06 updated】
【2009.04.15 updated】
【2009.04.17 updated】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稿件範例程式與開放原始碼專案將全面套用「MIT授權條款」

MIT授權(亦稱X授權)條款內容如下:

/****************************************************************************
Copyright (c) {YEAR} Powered by JARSING.COM

Permission is hereby granted, free of charge, to any person
obtaining a copy of this software and associated documentation
files (the "Software"), to deal in the Software without
restriction, including without limitation the rights to use,
copy, modify, merge, publish, distribute, sublicense, and/or sell
copies of the Software, and to permit persons to whom the
Software is furnished to do so, subject to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The above copyright notice and this permission notice shall be
included in all copies or substantial portions of the Software.

THE SOFTWARE IS PROVIDED "AS IS", WITHOUT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W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AND
NONINFRINGEMENT. IN NO EVENT SHALL THE AUTHORS OR COPYRIGHT
HOLDERS BE LIABLE FOR ANY CLAIM, DAMAGES OR OTHER LIABILITY,
WHETHER IN AN ACTION OF CONTRACT, TORT OR OTHERWISE, ARISING
FROM, OUT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SOFTWARE OR THE USE OR
OTHER DEALINGS IN THE SOFTWARE.
****************************************************************************/

被授權人權利及義務:
  • 被授權人有權利使用、復製、修改、合併、出版發行、散布、再授權及販售軟體及軟體的副本。
  • 被授權人可根據程式的需要修改授權條款為適當的內容。
  • 在軟體和軟體的所有副本中都必須包含版權聲明和許可聲明。
簡單說就是唯一的限制只有必須標明著作權聲明,其他的一概不多加干涉,要修改、要販賣、要商業使用都可以,衍生出來的程式碼也未強制必須公開。基本上與BSD授權雷同,差別僅在於後者明確禁止使用版權擁有人/貢獻人的名字來為衍生軟體背書促銷。

參考資料:Wikipedia上的「MIT License」解釋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上的「MIT許可證」解釋
參考資料:開放原始碼組織的MIT授權條款範本
參考資料:Wikipedia上的「BSD License」解釋
參考資料:Various Licenses and Comments about Them
參考資料:License Research

【2009.03.04 updated】

啟用投稿監督計畫後之首次成果檢討



比約定的門檻6,500多出了3.923字,目標達成率160.35%。美中不足的是拖稿3天,趕不及在2月底前寄出(可以怪2月份日子太短嗎?XD),討價還價後罰金以2千元計算。

不過稍微有點壓力絕對是件好事,否則如果從3月份才開始實行監督計畫的話,保證也是拖到20號之後才會開始驚慌失措地動筆,所以這錢花得相當值得。

另外關於趕稿的心得則是:千萬別在禮拜五晚上留在辦公室內寫稿,會感覺特別寂寞,因為整間辦公室的人都跑光回家去了。當那種失落感襲來,全身上下會更容易感到疲累,影響趕稿進度於無形之間。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感想,是與SOP有關的,就是最好程式先寫完(或trace完)再來動筆寫描述實作細節的文章,會比較符合我的工作流程與習慣。不然這樣且戰且走,要兼顧程式邏輯與文章敘述是兩件很累人的事,經常會分心,導致文章結構或段落必須大幅度地改寫,以因應程式本身的變動。以這篇投稿文章為例,程式碼的內容就重貼了大約三次,導致後面的文字描述必須跟著更動三次,如此將會增加發生不一致性錯誤的機會與校稿的工作量。

至於在寫作效率方面,第一天和第二天晚上(因為白天還要上班)大概都可以各寫個兩千多字三千字。

文章連結:敦促自己維持每月投稿習慣的終極解決之道

【2009.04.14 updated】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同時看到兩個徵兆,我深信是老天爺要我認真努力的暗示



上個週末跑去台中縣太平市的山上一個朋友家玩,相繼看到兩項sign(徵兆):一個是我跟著的那台車的車牌兩碼英文字是「QT」,正好就是我近來致力於研究與寫稿的那套軟體技術;另一個則是隔天中午在包水餃時,把最後剩餘的三隻蝦仁通通包進一個水餃皮裡頭,當上桌時立刻有人喊道「全蝦餃」,正好是我第一篇上報的小小說裡面出現過的那道菜名。

我當場又驚又喜,儘管眾人紛紛問說到底是怎麼樣的徵兆,但是我並未明講,我想等我成功的時候(寫出Qt的中文電腦書),有機會再回過頭來細說分明就好了。

雖然這一切都可以用心理學來做解釋,不需要講得這麼玄,比方說因為你正專心於某件事上頭,就會突然發現身邊所看到的許多東西都與之相關,實際上那些東西本來就在那裡,只是因為你之前沒有留心注意罷了。不過我寧可相信那是老天爺要鼓勵我認真努力的暗示──持續寫稿,朝推出Qt的書邁進,呵。畢竟我從來就不曾懷疑過自己的技術能力,只要我想好好做,就一定可以做出令人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