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工商服務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我與相關出版品的合照【2010年版】

我的MSN暱稱早就從去年的「向村上春樹看齊」更進一步註明為「向村上春樹看齊:寫作、運動、旅行」。

今年的這批照片是在10月17日由我老婆拿著單眼相機Canon 500D幫我在書房拍攝的。相關出版品涵蓋4份報紙、11本雜誌、5家出版社,共計236篇文章、8本書,堆疊起來的高度是143公分,大約到我的脖子肩膀,由上而下分別是小說之類的剪報、翻譯的電腦書以及刊載了文章的各家期刊雜誌。其實應該可以再更高一些,因為有兩三本雜誌沒有收集到,殘念!

小小的失誤是穿了綠色衣服,差點就要與背景的綠牆融為一體了。一直想著要穿上在希臘度蜜月時所買的一件印有Athens(雅典)字樣和神殿圖案的紅色短袖T恤,但是等到真正要上場拍照的時候,終究還是忘記這件事了,XD。

明年搞不好可以到鼻子前變成面對面的高度吧,或許。











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食譜]自己做「馬鈴薯片」

記憶裡一直有個味道,就是大約去年此刻viki做的一道簡便下午茶──「馬鈴薯片」。那是既不矯情也不做作的料理,可以品嚐到最天然的馬鈴薯原味。10月28日的午後,我嘗試自己憑感覺做了一盤。

準備的食材如下:
  1. 馬鈴薯 1顆
  2. 鹽 適量
  3. 黑胡椒粉 適量
  4. 橄欖油 適量
烹調步驟如下:
  1. 將馬鈴薯洗淨,帶皮切成大約2釐米厚的片狀。
  2. 在烤盤上鋪上鋁箔紙,刷一點橄欖油避免沾黏。
  3. 擺上馬鈴薯片,淋一點橄欖油、鹽和黑胡椒粉。
  4. 放入烤箱烤8到15分鐘左右,視偏好的口感而定。
我第一次是弄了8分鐘左右,馬鈴薯感覺是有熟(或者至少有9分熟吧,因為皮沒有焦,還是生的感覺),但是可以再更乾一點,所以也許2釐米還是太厚了(不過我想要切得更細應該也不容易吧)。鹽好像很耐高溫,都沒有什麼化掉的跡象。我後來覺得那個濕潤感可能是橄欖油或者馬鈴薯自己生的水所致。

第二回合繼續用剩下的半顆(因為烤盤太小,整顆切完會放不下去),畢竟只有半顆所以比較難握,切出來的馬鈴薯片甚至有厚達4釐米的,XD。烤箱直接就給他開10分鐘,餘溫悶3分鐘,而且一次也沒有偷打開來拍照,XD。終究還是都有熟啦。

背景音樂是羊毛衫合唱團的《First Band On The Moon》CD,最近都在聽高中時代聽的算是老歌了。唉,人一旦開始懷念起從前,就表示真是老了。

後來問過viki,她說應該直接就給他15分鐘開下去,才會有乾乾爽脆的感覺,下次來試試看。

工商服務:購買羊毛衫合唱團的《First Band On The Moon》CD


↑將洗淨後的馬鈴薯帶皮切成2釐米厚度的片狀。


↑烤盤鋪完鋁箔紙後先刷油,接著擺上馬鈴薯片、淋橄欖油、撒海鹽、轉黑胡椒粉。


↑放入烤箱。


↑已經熟了,但是仍然有點過於濕潤。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食譜]自己做「南瓜餅」

10月27日傍晚,為了消化冰箱裡面上次煮「南瓜濃湯」後剩下的半顆南瓜,於是上網找尋南瓜料理的食譜,索性挑戰甜點──「南瓜餅」。基本上要用烤的或油煎的都可以,嚐起來滋味當然會不同,不過確實都會熟,因為南瓜事先就已經先煮熟了。結果我烤了兩個,油煎兩個。

品嚐起來有點像帶著南瓜味道的年糕或麻薯,但是又沒那麼Q就是了。吃起來有點單薄,頂多就是我多加了蜂蜜這一味而已,但是蜂蜜加得也不多(不及南瓜的十分之一),然後南瓜味道不知怎麼地又沒有想像中濃郁,難怪很多人的「南瓜餅」會有紅豆泥之類的內餡。

準備的食材如下:
  1. 南瓜 半顆(去完籽後重量約500g)
  2. 糯米粉 500g(與南瓜混合的比例是1:1)
  3. 白芝麻 少許(裝飾用途)
  4. 橄欖油 適量
  5. 蜂蜜 30cc(增添風味用途)
烹調步驟如下:
  1. 南瓜挖籽,削皮後切成大塊,放入電鍋中蒸15分鐘至熟軟,取出放涼。
  2. 在大碗中,以湯匙將南瓜壓成泥,然後與糯米粉充分混合,最後加入蜂蜜繼續攪拌均勻。基本上使用湯匙攪拌即可,無須雙手直接搓揉。
  3. 烤盤鋪鋁箔紙並且刷上一層橄欖油,然後挖取適量麵糊放在烤盤上,刷上橄欖油避免烤焦,撒上白芝麻點綴,烤10分鐘。
  4. 平底鍋倒入橄欖油,開中火加熱,挖取適量麵糊放在平底鍋中,以小火油煎至兩面微焦。
這次做菜我犯了兩個錯誤,首先針對烤的部分,烤盤的鋁箔紙上面忘記要先刷油就急忙放上麵糊了,導致「南瓜餅」烤完之後就黏住了,沒有像正面看起來的賣相那麼好。其次是針對油煎的部分,我把麵糊弄得太大團了,這樣會太厚,不容易熟,要多翻幾次面。不過我的油煎技術真的很弱,所以我想不管它原本是厚的還是薄的,應該都還是會焦掉吧,XD。

這次的成品顯然是由烤的「南瓜餅」勝出,而且那上頭還有愛心形狀的白芝麻裝飾。在此提供一個關於使用白芝麻來排列愛心的技巧,就是要先將芝麻盛到小碟子內,然後再用筷子慢慢撥幾粒下來,排成大致上的愛心形狀之後,再把多餘的部分仔細一粒一粒挑起。

這回做菜時聽的背景音樂是齊秦的老歌,1997年推出的那張自選輯《狼》。

雖然「南瓜餅」吃起來跟預期的落差頗大,但是換來老婆大人一句「你真的很有才華」,也算是值得了啦,哈!光是烤的「南瓜餅」上面用白芝麻排出的愛心就堪稱一絕了,有加分,^^。


↑準備的食材,漏拍了希臘帶回來的那瓶橄欖油。


↑用電鍋先將南瓜蒸熟,這時候看到的還是生的。


↑將蒸熟的南瓜與糯米粉充分混合。


↑加入蜂蜜繼續攪拌均勻後得到的麵糊。


↑烤的「南瓜餅」:放置在烤盤上,刷完橄欖油後,以白芝麻撒上愛心形狀。


↑烤的「南瓜餅」在烤箱內滋滋作響。


↑油煎的「南瓜餅」:火候要控制好,否則很容易焦或者裡面沒熟。


↑裝入便當盒內的烤「南瓜餅」,比起兩面都焦黑的油煎「南瓜餅」實在是上相太多了呀!

[食譜]第三度自己煮「蕃茄濃湯」

這是10月26日傍晚煮的,前兩次幾乎是一年前了,同樣是在天氣有點冷的時候做的。這次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全照抄我自己之前寫的食譜下去做的,只差沒有紅蘿蔔、使用了高湯罐頭,以及更動了幾個小步驟而已。

準備的食材如下:
  1. 蕃茄 2顆
  2. 馬鈴薯 半顆
  3. 洋蔥 半顆
  4. 高湯水 400cc(一半高湯、一半開水)
  5. 愛之味鮮採蕃茄汁 400cc
跟「南瓜濃湯」比起來,「蕃茄濃湯」簡直就像打開易開罐般簡單──很快地把所有東西都切小弄進鍋子裡去用小火燉煮一陣子就行了。烹煮時間包含清洗砧板等收尾工作合計將近1個鐘頭而已,算是相當快的了。

在大約小火煮了30分鐘左右的時候,掀開鍋蓋仔細挑起蕃茄皮,據說這個步驟可以讓濃湯的口感更好,以往都偷懶故意略過此步驟。此時可以感覺到蕃茄還沒有很軟爛,馬鈴薯更是如此,雖然那鍋湯看起來一直滾個沒停。補充說明一下實際品嚐心得,那個蕃茄皮有挑掉果然真的有差,整鍋湯喝起來都是軟綿綿的滋味,沒有特別不搭調的粗硬的質感或者那一類的東西,達到一種蕃茄濃湯入口即化般的境界,真是完美呀!

45分鐘時,馬鈴薯雖然看起來還很堅固的樣子,實際上已經鬆軟可以食用了(用筷子插進去確認過),蕃茄也是還很頑固沒有糊掉的樣子,但畢竟這不是要做成義大利蕃茄肉醬麵的醬汁,所以也就不需要那麼像泥狀了,我自己覺得啦,於是熄火準備盛盤。

如果一開始洋蔥還沒有先炒軟就開始丟入湯湯水水的東西下去燉煮其實也沒啥大礙,頂多就是到時候湯裡面的洋蔥會比較脆一點而已,畢竟都已經泡在湯裡面一起煮了,終究還是會熟的呀。另一方面,馬鈴薯真是好東西,除了可以增加口感之外,也提升了飽足感,幫「蕃茄濃湯」加分不少。

這次煮菜時播放的背景音樂是同樣聽了幾十遍了,已經轉成MP3放到iTunes裡面的《村上春樹の古典邊境》CD

PS:因為怕拍攝廚房時高溫會傷到鏡頭,所以這次出動的不是新買的單眼相機,照片的效果看起來真的有差,失策。

工商服務:購買《村上春樹の古典邊境》CD


↑準備的食材十分簡單,而且幾乎都是之前用剩下的,像是半罐高湯、半顆馬鈴薯和半顆洋蔥等。漏拍了愛之味鮮採蕃茄汁。


↑小火燉煮實況。


↑挑掉的蕃茄皮。


↑撒點香料就可以上菜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