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工商服務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致命的均衡》讀書心得

作者:馬歇爾.傑逢斯
譯者:葛窈君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88941X
裝訂:平裝
定價:280元(79折221元)

這本書的風格或許你老早便猜到了──對白偏向刻意,有點像是那種政令宣導的行動劇台詞(儘管這樣的形容有點過於苛刻,但是頗為合理,因為小說本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戲劇)。但是有什麼辦法呢?在小說人物的對話間加入經濟學的教學,本來就是這本書的兩位作者的本意啊(是的,作者馬歇爾‧傑逢斯實際上是威廉‧布瑞特和肯尼斯‧艾辛格這兩位經濟學教授共同創作時所採用的筆名,他們合寫了3本「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書籍,中譯本均由「經濟新潮社」出版),況且既然負責推理破案的小說人物主角是設定成經濟學教授,那麼平常在說話時就不免會滿口文章、滿口理論的嘛。甚至從比較勤學上進的角度來看,其實小說裡面的教授人物不僅只有經濟學的,還有數學系、心理系和文學系等,所以其實學到的知識還滿豐沛的啦。

對於對白台詞的抱怨歸抱怨,但是奇妙的是,越看到後來,就越為緊湊曲折的劇情所吸引,甚至越來越能夠接受那些教授們滿口理論與例證(平心而論,那些舉例其實都非常生活化,非常容易理解)的對白了。我想這就是小說有魅力的地方吧,當你開始融入故事之後,就會發現那些彷彿都是發生在周遭親身經歷的事一般。

一如書背的文案所言,這是一部探討「機會成本問題」與「效用問題」的故事。事實上,妙就妙在這兩個問題同時也是行兇動機與破案關鍵之所在。讓讀者諸公如我對於最佳抉擇以及最大效用有了更刻骨且深層的理解。

另一方面,讓我比較感興趣的,還是在於小說的故事與學校內的派系鬥爭扯上關係,就像《白色巨塔》是在講醫院的鬥爭一樣,這種事情在任何組織裡面都存在,而且通常也都很「精彩」,平添不少戲劇性。

再者,我個人看小說時最喜歡的一個部分,就是看到書中人物過著一種令人心神嚮往的生活(總之就是不同於自己目前的生活,基於一種投射心理所產生出來的羨慕)。比方說這本書裡面的人物幾乎都是大學教授,社經地位中上,而且都頗有品味,所以讀來格外暢快。想像自己也有一塊院子,擺放著餵食器,觀察三不五時上門來的稀有鳥類;或者自己也愛做菜,在週日的晚上、韋瓦第的音樂聲相伴當中,思忖著如何處理砧板上的紅鯛魚片。

除此之外,有一點挺值得讚許的,就是看小說最怕登場的人物太多,尤其是外國人,名字長得嚇人,幸好這本書很貼心,在前幾頁目錄後面的地方有放一份人物表,方便隨時翻查,喚醒記憶。其他兩本就沒有了,嗚,害我在看《奪命曲線》的時候始終想不起來賈德‧麥當勞到底是哪一號人物,XD。

撇開經濟學的部分不談,單就推理小說的本質來看的話,這本書的許多鋪成手法仍舊十分成功,有離奇、有驚悚、有緊張、有意外、有轉折、有人死掉、有人得救、有人佈局、有人破解,總之該有的元素都有了,你不妨就當作是在看一般的推理小說,只是作者偏好嚼舌根高談闊論經濟學罷了。就像如果主角是殺手的時候,作者不免講到槍枝結構,或者主角是偵探時內容也離不開跟蹤與抽絲剝繭技巧是一樣的。

我必須誠心地說這兩位作者是寫小說的高手,因為他們佈了許多梗,埋下許多前後會貫通的線索細節,強化得知結局時的滿足,感到「啊!對對對,這個前面有提到」的揭曉愉悅。例如主角經濟學教授史匹曼在講解價格差異和追求效用最大化時,引用了一則本書老早便出現的挑選新車和挑選菜單情節。這就好比出現在教科書每個章節後面的習題一樣,目的是確保你有吸收到作者希望你理解的知識,並加以強調和複習。

特別是全書最後提到的那段問答,更是足以深刻描繪兩位作者的幽默。本來史匹曼打算備課到深夜,如此一來可能會錯過當晚妻子為女兒舉行的慶祝升遷活動(此時女兒正帶著香檳開車趕路回車當中),但是後來史匹曼想到了一段記憶,是關於經濟學教主凱因斯晚年被問到是否存在遺憾時所做的答覆後,嘴角便泛起微笑,乖乖離開辦公室回家去了。因為凱因斯的回答是:「只有一個,就是我沒有多喝點香檳。」

看完之後,我對於這兩位經濟學教授身分的作者十分佩服,沒想到他們在專心做研究之餘,還有創作小說的這等閒情逸致。幾乎立刻就想(事實上我也確實這麼幹了)要把他們的其他幾本經濟學小說找出來看個過癮了!

工商服務:購買《致命的均衡》《邊際謀殺》《奪命曲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